“人工智能是方向,更是现实。”这是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特别指出的。3月25日,中国电信发布了2024全年财务报告,其中有一组数据极为亮眼——2024年中国电信智能收入达到89亿元,同比增长195.7%,在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中位列第六。
这组亮丽数字的背后,离不开中国电信在人工智能产业的精准布局,以及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(TeleAI)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全力托举。近日,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跟随“走进新国企·科技创新主力军”调研访问团走进TeleAI,揭秘中国电信如何下好科技创新这盘棋。
时间回溯到2023年底,中国电信正式宣布国家级人才李学龙教授担任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(CTO)和首席科学家,这在当时引起了产业界广泛关注。2024年7月,在李学龙教授的牵头下,TeleAI正式揭牌,并致力于成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高地,以及国际一流、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。同时,面向国家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探索前沿理论研究,推动重点技术攻关,打造服务民生的创新应用。仅不到一年时间,TeleAI就取得了多项创新突破,其中离不开的是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抉择。
布局
引领之下大刀阔斧的人才培养
阳春三月的上海花团锦簇,一派生机勃勃。在黄浦江畔的TeleAI,记者收到了人形机器人送来的春日礼物。只需一句指令,人形机器人就可以精准地完成取、送等高难度动作;只需一句“我饿了”,智能机器狗、小型无人机就能第一时间完成分析,在相互协作下取回食物……
近年来,推动企业从电信运营商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型,成为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的谋篇布局。令大家心照不宣的是,只有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核心,才能走好科技型企业建设转型之路,而中国电信就选择了AI这条路。
“我们探索了一套灵活的用人制度,通过构建AI人才的海内外双循环体系,既能把人‘引进来’,也能‘走出去’。”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陈银告诉记者。一方面搭建适配人才快速发展的科研平台,吸引海外人才回国,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;另一方面扩展全球科研力量布局,加强与海内外多方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,夯实与高层次人才的互动交流。“领军科学家领衔、青年科学家担纲、科研新生代引领创新”成为这支国际化、年轻化、成体系人才队伍的生动写照。
中盘
优势之下全力打造新型人工智能
作为国资央企主力军,中国电信明确了“网络、云及云网融合、人工智能、量子/安全”四大技术方向,完成了“云计算及算力、新一代信息通信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安全、量子、数字平台”七大战略性新兴业务布局,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,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。在人工智能与通信、网络一体化融合方面,智传网(AI Flow)当之无愧地成为关键突破。
据了解,智传网集结了人工智能(智)、通信(传)、网络(网)三项关键技术,通过将“端-边-云-网”高效串联,让智能在家居生活、生产制造、农林生态、海洋勘探等多种场景中发挥巨大价值,代表着新型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。
在李学龙教授的带领下,TeleAI在加速智传网研究的同时,借助中国电信所拥有的云网融合、AI、量子与安全等技术优势,以及在算力、数据方面构建的“息壤”一体化智算平台、“星海”数据智能中台等平台优势,提出了“一治+三智”的完整科研布局,涵盖AI治理、智能体、智能光电(包括具身智能)。
其中,在智能光电领域,TeleAI进一步推进涉水光学技术创新,将人工智能与光电技术结合,为海洋光学工程等涉水应用场景提供有力支撑。
除此之外,TeleAI还聚焦具身智能,提出人形机器人动态平衡机制,让机器人仅依靠本体感知,无需视觉雷达等提供的外部观测信息,就能应对狭窄道路、不规则障碍物以及动态外力干扰,在复杂地形中稳定行走。这一成果让机器人即使在部分感官受限的情况下,依旧能够实现动态平衡稳定,维持正常运行。
值得注意的是,TeleAI不仅局限于上述创新技术,还通过智传网的布局打通并发展“由AI驱动的三大空间经济”——赛博空间、临地空间、广域空间,以实现智能流动跨越空间、产业和技术边界,赋能航空、制造等更多行业和场景,上至太空,下至深海,为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带来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级。
收获
AI创新之下有“更智能的AI”
近年来,随着ChatGPT、DeepSeek等知名大模型的相继涌现,大模型的热度经久不衰。尽管越来越多的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接连现身,但能保持市场地位的大模型却寥寥无几。
而对于运营商出身的中国电信来说,在数据、算力、算法优势的加持下,发展大模型可谓势在必得。国际数据公司(IDC)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,中国电信AI以7.9%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中位列第六,标志着中国电信已成为中国大模型应用领域的重要厂商之一,推进生成式AI应用在中国市场落地。
在此次调研访问中,记者就在TeleAI实地体验了星辰大模型体系。该体系由中国电信研究院自主研发,是国内领先、央企首个“全模态、全尺寸、全国产”的“三全”大模型体系。
基于语义、语音、视觉维度,TeleAI整合语义大模型、语音合成以及数字人技术等前沿技术,自主研发了星辰多模态大模型,并将其应用于文生视频、文生图、数字人等多个领域。
其中,星辰语义大模型TeleChat由TeleAI自主研发,于2023年首次发布,并在2024年9月推出全新的第二代版本TeleChat2系列。TeleAI还完成了首个全国产化万卡万参大模型训练,标志着大模型训练实现了全国产化替代,并逐步形成全尺寸开源布局,持续为产业输送领先的技术能力,加速应用落地。
除语义大模型外,TeleAI还自主研发了星辰语音大模型和视觉大模型。星辰语音大模型具备方言识别、语音生成和声音复刻等三大维度的完整智能语音能力,并能够结合星辰语义大模型的超强逻辑和理解力,让人机语音交互系统彻底实现“听懂—理解—表达”全链路的智能化交互。视觉大模型Telesearch 2.0,是TeleAI率先提出基于知识的视图万物布控创新技术,可根据自然语言精准检索图片或视频,实现跨模态复杂语义理解、超万种目标精准检索。
总结
责任担当之下培育“科技创新之花”
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指出,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要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,为实现“十五五”良好开局打牢基础;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,持续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,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。
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,中国电信坚决扛起新时代、新征程国资央企的使命责任,坚定不移、乘势而上,全力以赴加快建设科技领军企业。以TeleAI为关键“落子”,中国电信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持续探索和实践,为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提供了重要支撑,加速了关键技术的成熟和应用转化。
同时,中国电信还向世界证明,在人工智能这场全球科技竞赛中,其有实力,也有能力突破技术壁垒,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。TeleAI这朵精心培育的“创新之花”,必将在中国这片沃土上结出更丰硕的“科技之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