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leAI以“一治+三智”科研布局 创新领航AI产业升级

内容摘要前不久,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(TeleAI)关于智传网(AI Flow)的最新研究进展在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旗下期刊 IEEE Network 发表,题目为AI Flow at the Network E

前不久,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(TeleAI)关于智传网(AI Flow)的最新研究进展在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旗下期刊 IEEE Network 发表,题目为AI Flow at the Network Edge。此项工作由中国电信集团CTO、首席科学家、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(TeleAI)院长李学龙教授指导完成。

智传网(AI Flow)集结了人工智能、通信、网络三项关键技术,能够实现从基于数据的智能涌现迈向基于连接和交互的智能涌现。它将“端-边-云”高效串联,让智能可以在家居生活、生产制造、农林生态、海洋勘探等多种场景发挥巨大价值。

近日,本报记者走进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(TeleAI),亲身体会和了解智传网(AI Flow)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前景。TeleAI由李学龙教授牵头组建,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家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,深入探索前沿理论研究,推动重点技术攻关,打造服务民生的创新应用。

前瞻布局,锚定AI前沿技术高地

智传网(AI Flow)通过网络分层架构,基于智能体间的连接,以及智能体和人的交互,能够实现智能的传递和涌现。据了解,智传网(AI Flow)具有两个关键点。

第一是家族式同源模型协同。通过同源定制,能够形成一系列特征对齐的家族模型。这些模型具有同源特性,这使得它们之间可以实现无缝切换并共享信息。当将家族模型分别部署在端边云网各个位置后,就会形成高效的协作模式。比如,端侧模型在执行某项任务遇到阻碍时,能够迅速呼叫边侧或云侧模型接手继续处理。这种分布式计算方式不仅大幅提高了推理效率,还让大模型的工作得以接力进行。

第二是基于连接和交互的智能涌现。大模型的发展依赖于数据驱动下的智能涌现,根据行业预测,高质量数据资源正在枯竭,不久的将来,新数据生成的速度会远远赶不上数据的消耗速度,这将限制AI能力的进一步提升。智传网(AI Flow)将突破传统的以数据驱动的智能涌现范式,转而探索以连接和交互来驱动的智能涌现新范式,即通过多模型连接协作、知识共享及环境交互,实现超越单体模型的群体智能。

例如,通过大模型之间的有机配合,实现了无人机视觉感知与机器人执行动作的联动,即无人机负责目标识别与定位,机器人依据其反馈精准获取物品。这一过程借助智传网的智能节点协作,成功跨越单体智能的局限,迈向合作智能的新阶段。

目前,TeleAI 正以智传网(AI Flow)与AI治理、智能体、智能光电(包括具身智能)为核心,形成“一治+三智”的完整科研布局。中国电信凭借自身所拥有的天翼云、骨干网、卫星通信等优势,以及在算力、数据方面精心构建的息壤智算平台、星海大数据平台,为完成这一科研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普惠赋能,拓展AI多元应用版图

TeleAI目标通过智传网(AI Flow)发展由AI驱动的“三大空间”经济,包括赛博空间、临地空间、广域空间。

赛博空间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系统、网络服务,它聚焦的是智能基础服务。

临地空间则主要覆盖地面和海面以下100米到以上1000米的核心区域,包含低空经济、城市安防等应用场景。

广域空间进一步将人类的活动范围拓展到深空、深海等更广阔的领域。

智传网(AI Flow)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模式,能够发挥电信庞大主干网的优势,可以解决数据传输延迟高、网络带宽占用大等问题。未来,三大空间将充满智能的流动,一切都是高效的、有序的、便捷的。

在海洋等涉水环境中存在通信信道狭窄的问题,通过智传网(AI Flow)可以协同端边云网,构建起立体化的智能监测网络,进而拓展智能光电领域中的涉水光学技术研究和应用范围,为海洋光学工程提供有力支撑。例如,在海洋牧场可以依托边缘计算设备追踪鱼类生长周期,助力科学养殖。针对跨海大桥的桥墩裂缝及腐蚀情况,通过集成深水相机、深水光谱仪等多模态传感器与智能诊断系统,就能实现时时安全预警。

上到航空领域,智传网(AI Flow)能够依托天地一体网络和云网融合能力,通过分层网络架构助力航空产业智能升级,推动其业务从单点智能向全域智能演进。随着量子通信与6G技术的融合,未来从“人驾驶飞机”到“飞机驾驶系统”的转化将成为现实。

下到矿山行业,智传网(AI Flow)将为高危属性的矿山注入“群体智慧”,通过数字网联、无人操作、智能巡视、远程干预,实现高危环境作业替代,在战略矿产开发中确保精准调度,既保障人员安全又提升开采效率。

进入到制造业等实体经济,智传网(AI Flow)可以整合工业场景中的智能体集群,通过家族式同源模型实现设备协同。比如在钢铁厂,机器狗负责AI巡检,机械臂执行高精度的物料传输,人机协作机器人完成复杂装配。系统还能支持24小时动态任务分配,在化工、电力等领域可复制推广,让“不停工工厂”成为现实。

未来,智传网(AI Flow)将会让智能的流动跨越边界,赋能更多行业场景,为社会发展与民众生活带来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级。随着智传网贯通三大空间经济,新一轮的产业图景已经触手可及。

领航发展,实现AI产业创新升级

目前,中国电信在新国企的道路上前行着,新国企的“新”字体现在积极革新传统人才结构,融合国企深厚底蕴与互联网大厂先进理念。

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,鉴于技术创新的试验性与探索性特征,需要适度试错空间。中国电信秉持长期主义发展战略,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。以“人”为本,坚信人才的思想力、创造力能转化为生产力与推动力。TeleAI广纳贤才,引入海外顶级高校教授、国内知名企业技术负责人或科学家、科研机构青年人才以及有高影响力开源成果的天才学生,目标打造一支国际化、年轻化、成体系的人才队伍,由领军科学家领衔、青年人才担纲、科研新生代引领创新。

同时,TeleAI着力构建AI人才的海内外双循环体系。一方面搭建适配人才快速发展的科研平台,吸引海外人才回国,为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“源动力”;另一方面扩展全球科研力量布局,加强与海内外多方的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,夯实与高层次人才的互动交流。展现出对人才的坚定追求,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。

TeleAI不仅重视外部人才引进,还关注内部人才培养。为年轻科研人员创造与人工智能共同成长的环境,助力其积累经验、提升能力。并且积极支持人才走出国门,拓展国际视野,对人才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充满信心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近日,国资央企“AI+”行动示范基地于天津的中国电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揭牌。该示范基地构建“能力展示、应用标杆、生态建设”三大体系。在此过程中,重点展示星辰大模型、万卡液冷智算集群等核心技术能力,这些都是中国电信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期深耕的成果体现。凭借这些先进技术,示范基地致力于打造可广泛复制的“AI+行业”解决方案,为不同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。

同时,中国电信积极推动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,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,助力国资央企更好地担当“智算设施供给者、AI赋能破题者、产业布局组织者”。通过示范引领,有力推动国资央企“AI+”行动落地实施。这一举措不仅对加快自主技术产业化进程、加速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,还能进一步深化央地协同与生态共建,助力构建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,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全局。

在人工智能前沿探索中,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。在发展人工智能、推动人工智能的变革性创新上,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央企在算力、数据、应用场景方面有更大的优势。而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(TeleAI)作为央企科研机构,凭借创新性与前瞻性发挥关键作用,正在持续推出一系列创新成果,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
(图片来源:张苏慧/摄)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19001410号-1